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26
0

在軟體開發的過程中,重構是一項不可避免且極具挑戰性的工作。對資深工程師而言,重構既是維護系統品質的關鍵手段,也是推動技術演進、提升開發效率的必要過程。然而,重構並不是簡單的「大改一波」,它更需要謹慎的評估、細膩的規劃與紮實的執行。這篇文章將分享重構的意義、適合重構的情境、潛在風險,以及常見的重構手法,協助你在面對龐大既有系統時,能夠有條不紊地推動改善。

重構的意義

重構,簡單來說,就是在不改變系統功能的前提下,改善專案程式碼結構與設計,其目的是讓程式碼更易於理解、維護與擴充,並提升系統的穩定性與可測試性。隨著專案規模的擴大,程式碼庫中難免會累積各種「技術債」,如果不定期進行重構,系統的維護成本與錯誤風險都會大幅提升。

良好的重構能讓程式碼結構更為清晰,減少重複與耦合,降低日後修改的難度。更重要的是,重構能夠建立健康的開發文化,讓團隊成員願意主動發現並修正問題,形成持續改善的正向循環。

什麼情況適合重構

並不是所有情境下都適合大規模重構。以下是常見、建議考慮重構的時機:

  • 功能擴充變得困難:每次加新功能都要動到大量既有程式碼,代表架構可能有待優化。
  • 程式碼可讀性差:團隊成員難以理解過去的實作,或新進人員很難上手,這時候適度重構能大幅提升維護效率。
  • 重複程式片段增多:發現同樣邏輯或查詢在多個地方被複製,容易造成維護困難與錯誤遺漏。
  • 技術債過多:專案快速推進時,難免會「暫時」妥協設計品質,等專案穩定後適時重構,有助於系統健康。

重構風險

重構雖然有諸多好處,但過程中也潛藏不少風險:

  • 功能意外損壞:即使目標是「不改變功能」,但只要牽動範圍廣,出錯機率就高。因此每次重構後務必進行全面的自動化測試與驗收。
  • 時程壓力:重構工作通常難以在短時間內看見明顯成效,很容易被專案時程與商業需求擠壓,導致進度延宕。
  • 人力資源消耗:大型重構若未規劃妥當,會耗費團隊大量資源,甚至出現「改一半發現沒完沒了」的情況。

因此,啟動重構前必須與團隊、主管充分溝通預期目標與時程,並擬定細緻的執行計畫。

重構常見手法

根據不同情境與需求,常見的重構手法包括:

  • 提取:將重複或過長的程式碼片段獨立為函式,提升可讀性與重用性。
  • 消除魔法數字:將程式中的數值或字串定義為常數,方便後續維護。
  • 模組化分拆:將耦合度高的程式分拆成獨立模組,降低相依性。
  • 資料庫結構優化:針對冗餘、低效能的資料表進行結構調整,提升查詢效能與一致性。
  • 自動化測試覆蓋:每次重構必須搭配自動化測試,確保系統功能未被影響。

總結

重構是提升系統品質與開發效率的關鍵步驟,但更需要理性規劃與審慎執行。資深工程師應該在適當時機主動提出重構建議,帶領團隊克服技術債累積的風險,並建立良好的維護文化。唯有不斷優化與修正,才能確保系統永遠保持高品質,支撐企業與產品的長遠發展。


上一篇
開發團隊最難的題目:人員配置
下一篇
Demo:從前從前有個專案
系列文
開發者的非技術工作日常31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